经济日报:中匈高等教育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新亮点

中国和匈牙利以“一带一路”为指引,在中国和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不断深化两国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

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匈牙利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专门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在匈设立中国大学深入交换了意见。两国以此为契机,逐渐深化和拓展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多领域、多层面的交流和互动。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段洁龙表示:“中匈高等教育正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高等教育合作与孔子学院以及多层次的文化合作一起,共同成为“一带一路”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健康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同时不断结出硕果。

复旦大学首个海外教学点启用

2018年10月5日,复旦大学首个海外教学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教学点正式揭幕启用,同时该教学点的首个合作项目“复旦-考文纽斯硕士双学位项目”也正式开启。

该项目将于2019年2月开始首届招生,预计招收20至30名学生,学制为2年。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共开设27门课程,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匈牙利国家银行和考文纽斯大学商学院联合三方师资力量合作授课。毕业学生将获得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学位和考文纽斯大学MBA学位。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表示:“匈牙利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其地处中欧、教育水平高,是此次合作的重要考虑。课程设置将研究和讨论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引导学生探索中匈合作机会,并组织赴中国企业参访。”


Books and a tablet on a desk in a classroom, depicting modern education.

中医药合作领域深入推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最早与匈牙利开展联合办学的高校。自2010年起,该校与塞梅尔维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并拓展到医疗和科研合作。

2017年,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匈牙利办学。同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提出设立中东欧中医医疗、教育与研究中心,目前由塞梅尔维斯大学筹建中。

塞梅尔维斯大学采用“4+1”教学模式,前四年在匈牙利学习中西医理论,最后一年到中国进行中医实践。2017年已有毕业生在匈牙利从事中医工作。

中东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于福年博士表示:“中医在匈牙利已合法行医,这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交流提供了法律保障”。

匈牙利高校期待科技合作

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与潘诺尼亚大学日前分别与匈牙利欧陆技术产业园签署合作协议,成立科技研发与转移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农业、智能建筑、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环保等领域。

潘诺尼亚大学校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园区平台,找到更多中国科技合作伙伴”。圣伊斯特万大学副校长指出:“中国企业借助匈牙利科技资源,可提升品牌价值和全球竞争力”。

中国企业对匈科技项目高度关注。例如匈牙利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可精准监测土壤湿度,适用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罗兰大学的尾矿处理技术也在积极推动与中国合作。

高等教育合作不仅提升中匈人文交流水平,也为将来设立中国大学奠定了基础。正如匈牙利外交部长西亚尔托所说:“我们期待能在匈牙利设立一所中国大学,为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开辟新通道”。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